展示柜货号:未知 五区竞跑:重构老产业 拓宽新赛道
2023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1月4日召开的佛山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传出这一喜讯后,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实际上,在制造业当家的背景下,佛山过去一年围绕“冲三”动作频频,五区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担当作为,加快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系统推进新型工业化,一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3万亿级工业强市提供了支撑。
迈入2024年,禅城区又一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打响了新一年制造业当家的“头炮”。
1月2日,特芯医疗佛山产业基地在禅城张槎街道启动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超21亿元,打造现代医疗产业总部及生产基地,构建生物制造全产业链,助力禅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这是禅城大力发展高端都市制造的生动注脚。去年以来,禅城坚持制造业当家,拉开“重返制造业主战场”新阵势,大力发展都市工业体系,展现出佛山中心城区多年未有的工业奔涌新气象。截至去年11月,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28.65亿元,同比增长11%。工业投资增长42.6%,增速在全市领跑。
禅城区委书记严冰说,先进制造业是未来经济繁荣的关键,破解禅城产业发展空间受限、增量不足、动能不强的问题,必须把先进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走一条高端高新高效、集聚集群集约之路。
但在寸金寸土的中心城区发展工业,禅城面积仅有154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强度高达81%,空间受限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
打破工业发展“天花板”,禅城首要寻求空间突围。去年初实施都市工业载体“三年千万”行动,三年建设超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园区,目前已开工建设330万平方米,10多个高端产业载体拔地而起。未来三年还力争推出3000亩的工业净用地,超过过去该区15年工业用地出让的总数。
与以往摊大饼式的传统工业园不同,这些崭新的都市工业载体将坚持“亩产论英雄”,推动“工业上楼”。
据统计,禅城有超一半的现状工业用地容积率在0.7到1.0之间,税收仅为4万元/亩。而今后,入驻都市工业载体的企业,原则上地价不低于100万元/亩、税收100万元/亩以上、容积率3.0以上。
瞄准“产业不高端”“工业不连片”等痛点,禅城还打出最有力的“底牌”——拿出全区1/10的土地、储备工业用地超1万亩,高标准建设佛山南庄高端精密智造产业园。
该产业园是佛山市委高水平谋划的“双十园区”之一,重点发展精密和超精密加工设备、精密电子电器、智能传感器件等产业,构建超百亿级的新兴产业链条。自去年7月全面启建以来,园区进展神速、捷报频传,先后完成两个千亩地块收储,建成超100万平方米载体,并被纳入《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作为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的代表性园区。
“通过空间再造,争取用5—7年实现工业产值翻一番,再造一个工业新禅城。”禅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盘石说,禅城都市工业将聚焦引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行业“隐形冠军”企业等,打造战新产业全域孵化加速器。
春江水暖鸭先知。去年前11月,禅城共引进超亿元人民币或1000万美元以上产业项目65个,同比增加25%;总投资额426.26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全年投资总额超450亿元。2023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榜单中,禅城排名第11位,较往年上升了2位。
“禅城的区位优越、人才集聚、行政服务高效,对我们很有吸引力。”大参林医药集团总经理吴秋媛说。
佛山“破三”,南海争先。近日,南海区披露多项2023年经济数据,预计工业投资、基建投资等10多个指标位列全市第一。在这背后,是南海在经济领域坚持制造业当家,以长期主义不断向上突围。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是南海2023年的一大亮点。近年来,南海发力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在2023年宣布基本成型。在2023年底的全区推进“百千万工程”暨深化基层治理现场会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进一步提出,加快打造信息装备制造、氢能和氢氨融合装备制造以及智能安全应急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对于打造三大新兴千亿级集群,南海早有布局。其中最突出的是氢能产业。作为国内推进氢能产业发展最早也最好的地区之一,南海的氢能产业萌芽于2009年的广顺新能源燃料电池空压机生产项目,超前于国内大部分地区。如今,南海氢能产业项目预计投资规模超60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超1000亿元。2023年5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南海“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称号。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是关键。2023年,南海招商引资再创新高,全年引进1亿元人民币或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的签约投资总额超1100亿元,完成了年初的计划目标。南海还通过举办2023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大会等国家级、省级大会,成功链接、储备一批优质新兴产业项目。
很多新兴产业,正是在传统产业的土壤中发育而成。发力新兴产业,不仅不能忘记传统产业,更要壮大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南海14个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中,有10个都是传统优势产业。不去进一步发展传统产业,就等于“自废武功”。2021年开始,南海拉开了新一轮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幕。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化是重要一招。南海2023年不仅出台了“数字领航”计划及其配套扶持政策,而且拥有佛山唯一的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培育了首个国家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示范工厂数量实现翻番,累计已有超过24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南海企业数字化转型后,生产成本平均下降10.5%,良品率平均达到95.2%以上,能源消耗平均下降21.4%。
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是中流砥柱。《佛山市南海区推进制造业当家2023年行动计划》提出,启动专精特新“小巨人”倍增计划,力争到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80家以上。2023年7月,南海区18家企业纳入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占全市(39家)的46.2%;3家企业纳入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公示名单,占全市(6家)的50%,年初制定的“专精特新”企业倍增目标基本达成。
无论传统还是新兴领域,土地都是制造业发展的根基。2023年,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获国务院大督查奖励,拆除改造村级工业园超8000亩,整备连片产业用地9000亩以上。自2022年初获批成为全省首个以县域为实施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以来,南海共整理产业用地超1.5万亩。未来,南海还计划打通地券、房券、绿券落地堵点,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
刚迈入2024年,顺德迎来“开门红”。1月2日,佛山市信展通电子有限公司总部落成,将填补顺德芯片封测行业空白;1月3日,奥比中光3D视觉感知产业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动工,将助力佛山机器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跑出“加速度”。
开年起好步,起步即成势。2023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作为“排头兵”,顺德这个全国率先突破工业总产值万亿元的工业强区,再次贡献了顺德力量。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7%。
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过去的一年,顺德把招商引资作为构筑新质生产力的主抓手,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全力支持本土企业寻找第二曲线,克服“增长焦虑”,正奋力走出一条稳中求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北滘,美的微波炉工厂内,忙碌的,看板上跳跃的数字,看不见的数据流正指挥着生产的有序运转。在这里,8秒下线一台微波炉,是佛山第二家世界“灯塔工厂”。
坚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转型。资料显示,顺德已培育出2家世界级的“灯塔工厂”,2个国家级双跨平台、1家“数字领航”企业;在网领域累计获得超40个国家级、省级荣誉。2023年,顺德区成功入选广东省网产业示范基地。
拓展新技术与新业态创新应用,近年来顺德持续推动工业技改和转型升级。2023年1—10月,顺德区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4%,技改投资总量占全市超四成,占全省约8%,全年全区共组织推荐企业申报各级数字化项目400多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预计超六成。
数字化转型,顺德迈开步子往前冲。去年12月,顺德举行促进集聚发展活动,提出未来三年将全力推动超10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完成超10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
联塑班皓产业基地加速施工,剑指全国新能源标杆基地;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二期投产,推动供应本地化……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牛鼻子”,2023年顺德安排省、市重点建设项目152个,总投资2592.56亿元,位居佛山第一。
以招商拓宽新赛道。2023年1—11月,顺德区签约亿元以上产业招商项目187个,总投资1080亿元。赛威传动、康晋机器人、川崎汽车配件等优质项目相继落户。目前,顺德区拟落地与在谈项目超过110个,总投资约1000亿元。
要让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在2022年出让工业用地7198亩的基础上,顺德持续强化用地要素保障,2023年出让工业用地7000亩。
德尔玛敲钟,拔萃科技登陆新加坡资本市场,德冠新材深交所上市,在2023年IPO市场整体收紧的节奏下,顺德已新增3家上市公司,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达41家。
稳健的上市步伐,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吸引更多高端资源和人才,为顺德制造业注入源源不断新活力。
近日,位于高明区荷城街道的奥斯玛智能装备生产基地项目主体建筑封顶,项目已建成95%,预计今年1月底将进入投产阶段。该项目负责人刘建国为高明营商环境点赞。“按日常来说,建设9万平方米的厂房工期最快也需要20至24个月,得益于高明政府的高效服务,项目预计12至13个月就能完成建设,刷新了速度。”
该项目“加速跑”,是高明狠抓工业投资、夯实制造业当家基础的缩影。2022年到2023年前10月,高明工业投资连续22个月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同比增长基本保持在30%以上。在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中,高明位列第34位。
全球首创双Y光速切割技术,整体切割效率提升30%;8万瓦激光切割机新品首发,超高功率切割机迎突破……近日,高明企业佛山汇百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好消息不断。
凭借着300多项专利技术、30多款激光设备的实力,该公司闯出装备制造一片天,产品应用于多家龙头企业生产车间,去年销售总额接近10亿元,同比增长35%。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高明目前全力打造的超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汇百盛激光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近年来,高明始终坚持制造业立区,锚定“2+4+N”产业发展定位,打造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产业2个千亿元规模产业集群,推动健康食品、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4个产业集群向500亿元规模迈进,以及打造生物医药、、香化制造等N个新兴培育产业,推动产业大发展、大提升,以产业大突破引领高明大发展。
目前,高明“2+4+N”产业集群产值稳步增长,展现韧性与活力,为高明工业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2023年前10个月,高明“2+4”产业集群实现产值3137.78亿元,增长6.5%。其中,装备制造产业、先进材料产业分别增长1.3%、9.4%;健康食品产业、产业、产业分别增长4.5%、8.6%、14.5%。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发展,2023年高明全力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有力夯实高明工业发展支撑。
2023年,高明共谋划了109个省市重点项目(正式项目83个、预备项目26个),总投资1222.6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8.77亿元。截至2023年12月底,高明10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8.1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41.55%,超时序进度41.55个百分点。泰基高速冲床及高速冷镦机项目、润泽(佛山)国际信息港项目、广桥重工钢结构装备生产项目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或试投产。
在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以及广湛高铁等6条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的加持下,高明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高明工业投资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据统计,2023年高明共引进1亿元以上的项目60个,投资总额为504.84亿元。其中,10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重大项目15个,投资总额约387.79亿元。
去年12月14日、15日两天内5宗地块摘牌,面积合计约500亩,总投资超80亿元,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12月19日,11宗地块摘牌,总面积约280亩,总投资约22亿元,涉及、装备制造、家居、健康食品等多个领域……地块密集摘牌的背后代表着优质项目的接连进驻,这将为高明工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2024年首个工作日,三水区便以“新年第一会”形式为区域经济工作擂响开局战鼓。会上透露去年招商引资总额、出让工业用地、动工面积、竣工面积四个方面创历史新高。
数据之间见效益,增效之间见质量。三水在佛山北向战略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传统优势产业稳中有进,新兴产业破题起势,以支撑带动产业变革升级。
佛山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内,一栋栋建筑主体渐渐成形,一个个崭新平台载体雏形渐显。这里是佛北战园的核心起步区,从“立柱架梁”到“积厚成势”,一年多时间里便崛起新的“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
一直以来,三水以“工业入园、产业强区”发展路径,推动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大同湖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大塘产业园等园区扩容提质,实现从传统园区建设向现代化产业集聚区发展跨越发展,为工业插上腾飞之翼。
更大的空间格局正在打开。佛山实施北向战略,在南海、三水两区规划了总面积达518平方公里的“超级园区”——佛北战园。
一子落,全盘活。三水的产业版图在不断扩大,产业集群之势越发明显。三水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推进“4+2”产业集群升级版为主抓手,撑起了工业发展“顶梁柱”。
对于新兴产业,三水构建从产业链、创新链、空间链、政策链等全链条式服务体系,促进各种要素协同发力;对于传统优势产业,三水实施链长制“八大行动”,点线面结合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品牌。
成效是明显的。去年,三水累计引进超亿元项目超80个,投资总额超800亿元;战新产业投资总额超600亿元,占比达78%。
目前,三水装备制造、新材料、泛家居三大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超千亿元,其中装备制造总产值超2000亿元。
数据显示,去年1—11月,全区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69.5亿元,同比增长6.2%;完成工业投资326.8亿元,同比增长32.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9个月保持全市第一……透过这些指标,更进一步窥见三水工业的实力和潜力。
车间里,AGV不需要轨道和磁条,便可精准自动定点运输;5G数智化中央控制系统,一块超大屏全方位实时监测各生产环节……这是入选工信部《2023年5G工厂名录》新明珠数字化示范工厂内一个个生动的智造场景。
在三水,一场数智化“转型大戏”正在上演。“每年超20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投入技术改造资金超过100亿元,技改完成后年新增产值超100亿元。”三水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全区55.5%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去年1—11月,三水工业技改投资140.4亿元,同比增长31.2%,预计全年突破150亿元规模;“数字贷”累计发放贷款约2.2亿元。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零碳工厂”“低碳工厂”也正快速取代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车间。总部位于三水的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是首个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个成功实现“全链零碳”模式的电池循环企业。
“相比仅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单个环节,或仅考虑工厂区域内节能降碳的传统零碳工厂,邦普循环以全链条一体化降碳模式,开创了零碳工厂建设的新路径。”邦普循环ESG专家况汶芳说。